历史的见证,著名历史十大战役简介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221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最终秦国获胜,长平之战是为战国时代乃至整个封建史上最大的战争,其惨烈程度在世界冷兵器时代也是很罕见的,是役秦军前后杀人四十五万,被后人认为是战国形势的转折点,此战后,山东六国均不再有单独对抗秦军的实力,秦统一中国的战争从而只剩下时间问题。
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八个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垓下之战
垓下之战是汉高帝五年(公元前 202 年)十二月,在楚汉战争中,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沱河北岸)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项羽率十万楚军,在垓下被刘邦六十万大军重重包围,深夜,项羽听到四面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于是乘夜率领八百精锐骑兵突围南逃,天明,刘邦发觉项羽突围而去,派灌婴率五千精骑追击,项羽渡过淮水后,仅剩百余骑相随,行至阴陵(今安徽定远西北)因迷路,问路一田父,结果被骗,陷入沼泽地,再度被汉军追上,项羽身边的士兵越来越少,项羽自知无法逃脱,于是在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边自刎而死。
漠北之战
漠北之战发生于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 119 年),是汉军在距离中原最远的战场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也最艰巨的战役,战略目的是捣巢犁庭,一举铲除匈奴单于政权,经过这次战役,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汉朝控制了河西走廊,打通了西域通道。
官渡之战
建安五年(公元 200 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 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 383 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唐朝地方藩镇势力向朝廷发起的一场叛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由于发起叛乱者以安禄山和史思明为首,因此事件被称为“安史之乱”,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锐减,经济衰退,藩镇割据的问题更加严重。
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公元 960 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崖山海战
崖山海战,又称崖门战役、崖门之役、崖山之战、宋元崖门海战等,是 1279 年(元至元十六年,南宋祥兴二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崖山位于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南约 50 公里的崖门镇,银洲湖水由此出海,在东有崖山,西有汤瓶山,两山之脉向南延伸入海,如门束住水口,就像一半开掩的门,故又名崖门,崖山海战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间的决战,战争的最后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南宋灭国时,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此次战役之后,赵宋王朝彻底灭亡,中国第一次整体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征服。
发布于:2025-04-15,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