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十大文物遗产是什么?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220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拥有众多珍贵的文物遗产,这些文物遗产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以下是中国的十大文物遗产:
- 兵马俑:兵马俑是中国古代陶俑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秦始皇陵以东 1.5 公里处的兵马俑坑内,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兵马俑坑总面积达 2.5 万平方米,共有三个坑,其中一号坑面积最大,有 1.4260 万平方米,呈长方形,坑内有 8000 多个兵马俑,兵马俑的制作工艺精湛,形象逼真,是中国古代陶俑艺术的巅峰之作。
- 长城: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这 15 个省区市,其中河北省境内长度 2000 多千米,陕西省境内长度 1838 千米,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 8851.8 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 1 万千米,总长超过 2.1 万千米,现存长城文物本体包括长城墙体、壕堑/界壕、单体建筑、关堡、相关设施等各类遗存,总计 4.37 万余处(座/段)。
- 故宫: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旧称紫禁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约 72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 15 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 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 年)建成,成为明清两朝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民国十四年国庆节(1925 年 10 月 10 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开幕,北京故宫南北长 961 米,东西宽 753 米,四面围有高 10 米的城墙,城外有宽 52 米的护城河,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南面为午门,北面为神武门,东面为东华门,西面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风姿绰约的角楼,民间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之说,形容其结构的复杂。
- 莫高窟:莫高窟是中国著名的佛教石窟寺,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 25 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临宕泉,东向祁连山支脉三危山,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一书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 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
- 布达拉宫:布达拉宫位于中国++自治区首府++市区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一座宫堡式建筑群,最初是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于 17 世纪重建后,成为历代++喇嘛的冬宫居所,为++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1961 年,布达拉宫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4 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整座宫殿具有藏式风格,高 200 余米,外观 13 层,实际只有 9 层,由于它起建于山腰,大面积的石壁又屹立如削壁,使建筑仿佛与山岗融为一体,气势雄伟。
- 秦始皇陵: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的陵寝,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 5 公里处的骊山北麓,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前 247 年)至秦二世二年(前 208 年),历时 39 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帝都咸阳的皇城和宫城,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 51 米,底边周长 1700 余米,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现已探明的有 400 多个,其中包括“世界第八大奇迹”中的兵马俑坑,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充分表现了 2000 多年前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
-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龙骨山,是中国旧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周口店遗址共发现不同时期的各类化石和文化遗址 27 处,出土人类化石 200 余件,石器 10 多万件以及大量的用火遗迹及上百种动物化石等,是人类化石宝库和古人类学、考古学、古生物学、地层学、年代学、环境学及岩溶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基地,1961 年 3 月 4 日,周口店遗址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 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曲阜孔庙:曲阜孔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南门内,是祭祀孔子的本庙,又称“阙里至圣庙”,始建于鲁哀公十七年(前 478 年),历代增修扩建,与相邻的孔府、城北的孔林合称“三孔”,孔庙是中国大型祭祀孔子的庙宇,是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 478 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扩建庙宇,到清代,雍正帝下令大修,扩建成现代规模,庙内共有九进院落,以南北为中轴,分左、中、右三路,纵长 630 米,横宽 140 米,有殿、堂、坛、阁 460 多间,门坊 54 座,“御碑亭”13 座,拥有各种建筑 100 余座,460 余间,占地面积约 95000 平方米的庞大建筑群。
-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避暑山庄始建于 1703 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 89 年建成,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1961 年 3 月 4 日,避暑山庄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颐和园、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4 年 12 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龙门石窟: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 AAAAA 级旅游景区,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 400 余年之久,南北长达 1 公里,今存有窟龛 2345 个,造像 10 万余尊,碑刻题记 2800 余品,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是中国的十大文物遗产,这些文物遗产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它们见证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也为后人了解和研究中国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The End
发布于:2025-04-16,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